菩提道次第摄颂           宗喀巴大师造颂           比丘法尊敬译 大科分三:初、序分;二、正宗分;三、回向分。 初又分二:初、敬礼师承;二、明所诠殊胜。 初又分五:初、礼敬释迦大师;二、礼敬慈氏文殊;三、礼敬龙猛无着;      四、礼敬阿底峡尊者;五、敬礼一切善知识。 今初礼敬释迦大师   无边福聚所生身,无量众生乐闻语,   正观无尽所知意,释迦尊王我敬礼。 二礼敬慈氏   无上大师最胜子,荷负如来事业担,   遍游佛刹利有情,慈氏文殊我敬礼。 三礼敬龙猛无着   极难悟解大般若,如义善释赡部严,   名称遍满三世间,龙猛无着我敬礼。 四礼敬阿底峡尊者   从二大士善传来,深见广行二种道,   遍摄圆满无错谬,敬礼教藏阿底峡。 五敬礼一切善知识   能视无边圣教眼,趣向解脱最胜道,   哀愍权巧勤开演,敬礼一切善知识。 二明所诠殊胜分三:初、明清净法源譬喻称赞;二、明诠义殊胜、总劝受持;          三、明说听胜利。 今初、明清净法源譬喻称赞   一切智者顶上严,名称幢幡极显耀,   龙猛无着善传来,圆满菩提道次第,   能满一切众生愿,故名如意摩尼王,   遍摄一切正法流,是故亦名善说海。 二明诠义殊胜总劝受持   通达圣教无相违,能知佛语皆教授,   速得如来甚深意,极大罪恶自消亡。   是故印藏诸大德,咸共依此胜教授,   由此三士道次第,宁有智人不欢喜。 三明说听胜利   总摄佛经心藏义,能得一次善讲闻,   说听一切正法福,悉能摄尽应思惟。 二正宗分分二:初、依止善知识法;二、依止已修心之次第。 初、又分二:初、意乐依止及加行依止;二、别修法供养。 今初、意乐依止及加行依止   所有现后诸福聚,其能最初成就者,   谓由意乐及加行,如法亲近善知识。 二、别修法供养   纵至命缘终不舍,如教修行法供养,   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二、修心之次第分二:初念暇身难得易失劝取坚实;二、受持心要之次第。 今初念暇身难得易失劝取坚实   暇身胜过如意宝,唯有今生始获得,   难得易失如空电,思已则觉世间事,   徒劳无益如扬糠,故应昼夜取坚实,   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二、受持心要之次第分三:一于共小士道修心次第;二于共中士道修心次第;   三大士道修心次第。 初又分四:一念恶趣苦皈依三宝受诸学处;二思维业果如理取舍;      三净修三业;四依四力忏罪。 今初念恶趣苦皈依三宝受诸学处   死后难保不堕落,能救此畏唯三宝,   故应勤修正皈依,终不毁犯诸学处。 二思维业果如理取舍   复应善思诸业果,如理取舍乃能办,   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三净修三业   若未获得众德身,欲修胜道亦难达,   故应学此圆满因,净修三业诸垢染。 四依四力忏罪   忏悔业障尤切要,故应恒时依四力,   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二于共中士道修心次第分二:初思惟苦集二谛;二希求出离断生死因。 今初思惟苦集二谛   若不思惟苦谛失,终不能发解脱欲,   若不思惟集流转,则不能断生死根。 二、希求出离断生死因   应厌三有希出离,了达生死系缚因,   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三大士道修心次第分二:初发菩提心;二发心已学大乘行。 今初发菩提心   大乘道命为发心,是菩萨行根本依,   能转资粮如金汁,摄纳众善为福藏,   菩萨如是善了知,以菩提心为心要,   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二发心已学大乘行之法分二:初总修菩萨行之次第;二别修金刚乘道。 初又分二:初总修六度之法;二别修止观之法。 初又分六:初修布施;二修戒;三修忍;四修精进;五修静虑;六修慧。 今初修布施   施满众愿如意珠,斩除悭结最胜剑,   无怯勇悍佛子行,扬名十方此为本,   如是知已身财善,布施妙道智应学,   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二修戒   尸罗如水洗恶行,亦如月光除热恼,   处众威严如须弥,不作恐怖众生敬,   如是知已正受戒,智者应护如眼目,   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三修忍   忍为力士妙庄严,除烦恼炎胜难行,   如金翅鸟降嗔蛇,遮粗语刀为甲胄,   如是知已胜忍铠,种种方便应擐披,   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四修精进   若擐精进不退铠,教证德增如初月,   一切威仪不唐捐,随所作事悉成办,   如是知已遣懈怠,应发菩萨大精进,   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五修静虑   静虑转心如轮王,安住无动如山岳,   起定遍缘一切善,能引身心轻安乐,   如是知已瑜伽王,摧伏散乱常修定,   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六修慧   慧照深性如眼目,能出生死最胜道,   超一切经功德藏,能除痴暗第一灯,   如是知已诸智者,应当勤修此妙道,   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二别修止观之法分三:初明止观法修中观慧;二修止观双运道;           三修智慧方便双运道。 今初明止观法修中观慧   若唯修习专住定,终不能断生死本,   若离寂止但修观,亦不能除诸烦恼,   故须通达真实慧,乘以无动寂止马,   执持离边中观剑,破除一切边执阵。   如理观察广大慧,通达真实令增长,   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二修止观双运道   非仅专住能引定,即由如理正观察,   亦见能引真实义,无动坚固三摩地,   故诸智者应勤修,止观双运最希有,   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三修智慧方便双运道   在定修空如太虚,后得观空同幻事,   称赞双运慧方便,能往菩萨行彼岸,   如是知已诸智者,不以少分道自满,   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二别修金刚乘道分二:初修共道已依师入密;二修习圆满教授。 今初修共道已依师入密   如是因果二大乘,胜道所须共行道,   如实生已依导师,趣入续部广大海。 二修习圆满教授   修习圆满胜教授,得此暇身不唐捐,   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三回向分   正为自心修习故,兼为利益余善士,   诸佛所爱圆满道,浅易宣说所获福,   维愿一切诸有情,永不离此清净道,   至尊恩师发是愿,欲解脱者如是发。 【附记】   《菩提道次第摄颂》,宗喀巴造。印度阿底峡尊者在西藏建立噶当派,造《菩提道炬论》。宗喀巴继承了噶当派的显教理论,造《菩提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略论》和《摄颂》是取广论之精华的摄略本,而形成大中小三种本,以利学人。   此《摄颂》系法尊法师由藏译汉。安钦胡图克图曾于一九三九年在北京菩提学会讲解此颂,观空法师度语,周叔迦笔受,印有单行本。   宗喀巴为青海人,年十二、三即入西藏。其母念之,割发寄书云:昔别离时,我发尚黑,今头已白,冀返相聚。而大师在藏弘宣佛法利乐众生,不能得返,乃复书云:念报母恩,应返省觐,而今不得行;况若返者,亦唯愿母信受佛法。今寄此颂,愿依此修行,我所修行一切次第,皆摄其中。愿母成佛故,亦愿母修此法。其颂者即此本也。(见《菩提道次摄颂略解》) 【录自:法音杂志】